主要內容
:::
首頁 自行車專區 人行道好安全!台北市人車分道設計連日本也來取經

自行車專區

人行道好安全!台北市人車分道設計連日本也來取經

發布時間:105-11-23 瀏覽次數:6300列印此頁面

人車分道自行車專用道

▲台北市「人車分道自行車專用道」。

 

台北市邁向綠色城市指標!為使行人擁有更舒適的行走空間,北市府近年積極進行人行環境改善,整頓人行道的障礙物,在道路情況容許的條件下,也在人行道上設置人車分道的自行車道,從南京東西路開始,到今年10月底完工的松江路自行車專用道,都是依道路的狀況拓寬與綠化,便捷的人車分道設計,因行人與單車各有獨立的空間,大幅減少雙方搶道、發生擦撞的危險,也讓單車族騎乘時不用左顧右看,擔心撞傷正在走路的行人,行人友善的設計也讓日本青森,以及擁有「日本最美單車道」瀨戶內島波海道的愛媛縣接連到台北取經,希望藉由台北經驗讓自行車道更完善。 

走在車水馬龍的台北街頭,隨處充滿巷道及側街,不難發現單車族的比例越來越高,追究騎腳踏車代步原因,一來方便好停、二來又可以達到運動減肥的效果,自行車遂成為通勤族熱愛的交通工具之一!

根據交通部統計,北市2015年步行與自行車人口比例佔20%,回歸以人為本的交通本質,推動綠色城市節能減碳的原則,台北市開始打造自行車網路,同時增加UBike租賃站點建置,讓民眾步行5~10分鐘就可隨手租到微笑單車。多元形式的車道網路設計,滿足民眾上下班、休閒騎乘的便利。尤其整頓巷道環境、拓寬人行道等工程設置,間接打通市中心交通脈絡。

 

▲台北市政府交通局長張哲揚,談及國內自行車道的設計規劃。


比較各國與台灣自行車道規劃上的差異,台北市政府交通局長張哲揚分享,日本東京等城市都是以人車共道的自行車道為主,而阿姆斯特丹等歐美城市則多在道路最外側建置獨立自行車道,不僅列有清楚指標號誌,甚至發展專用隧道、快速道路等。台北市的自行車道則考量各道路以及臨停的狀況,採因地制宜方式佈設,張哲揚指出,良好的人行空間是讓民眾願意外出步行的第一步,完善的自行車道也可以鼓勵民眾多加騎乘自行車轉乘捷運、公車等大眾運輸,完善民眾的第一哩及最後一哩路,目前台北市人車共道的自行車道共307公里、人車分道82公里與河濱自行車道112公里,是民眾通勤、休閒的好選擇。



▲自行車專用道下方打造「集水井」大幅降低管線施工障礙因素,同時具有透水功能。

 

針對民眾施工提及縮減汽車道寬,拓建自行車專用道是造成塞車主因。對此,張哲揚指出,台北市政府是個快速檢討反應的政府,為了避免復興北路人行道拓寬工程影響交通情形再發生,在松江路拓寬時除了減少施工範圍、離峰時段施工等措施外,最外側車道還留設5公尺寬,減少因臨停車輛影響交通情況,而松江路車道從原本的3.5公尺寬略為減少,將減少的寬度用來拓寬人行道,車道數不變,對交通流量影響也大大降低,也消除了居民的疑慮。 

另外,許多民眾在騎腳踏車時,常面臨地面積水亂濺或是打滑跌倒的慘況,對此,北市府以海綿城市的概念,針對新建的自行車專用道採透水鋪面設計,使用多孔隙瀝青混凝土鋪面,表層路面材質比較粗糙,表面孔隙率達20%,可以讓雨水快速滲透,減少形成水膜、積水的機率,讓自行車騎士在雨天騎乘更安全,自行道表面溫度亦可降低2至3度,讓城市更為舒適。

 

▲透水鋪面設計,路段看起來較為粗糙,但多孔隙瀝青混凝土鋪面能減少路面積水問題。

 

張哲揚也提到,目前台北市「人車分道自行車專用道」包括松江新生南路、南京東西路和復興南北路、信義路、仁愛路等路段,北市政府雖然希望以人車分道為優先,加強保障行人與自行車的安全,但因為各路段的條件寬度不一,某些路段只能採人車共道,也提醒市民在人車共道的人行道騎乘時要注意及禮讓四周行人 ,以維持良好行人及自行車的環境。

張哲揚表示,目前每月捷運、公車使用人次分別約有5,600萬、3,700萬人次。未來大台北區將以捷運為主、公車為輔,自行車、步行為最後一哩的運輸服務,在捷運、公車路線建置完善的情形下,提供更安全的交通路徑,讓市民行的舒適,打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,也希望市民可以多利用綠色運輸,體驗一下台北市人行環境的轉變,讓市民重新認識這個綠色城市。
 

資料來源:ETtoday新聞雲

資料來源網址:http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61123/813609.htm

分享給朋友:
分享給朋友 facebook分享(另開新視窗) line分享(另開新視窗) email分享(另開新視窗) 加入我們 facebook粉絲團(另開新視窗) IG專頁(另開新視窗) IG生活圈(另開新視窗) youtube頻道(另開新視窗)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