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新聞
中市優化公車滿週歲 交出漂亮成績單
發布時間:105-07-08 瀏覽次數:1572次
台中市優化公車去年7月8日上路,今(8)日已滿週年,無論在運量提升、事故率降低、塞車改善等,都有亮眼表現,專用道候車亭更有行動充電站、免費報紙等貼心服務,民眾對整體表現的滿意度很高,近7成認同此政策可縮短城鄉差距,也肯定相較於政策實施前,台灣大道交通變得更順暢。台中市政府交通局表示,原BRT規劃不當讓許多民眾抱怨不已,對轉型優化公車能否成功也有疑慮,如今這樣的疑慮應已消失。
市府交通局指出,市長林佳龍上任以來積極檢討台中交通路網,發現台灣大道塞車主因就是有多條公車路線占用慢車道,在未實施優化公車專用道時,多條公車路線必須行駛慢車道,導致公車、汽車及機車族群混和運行,也影響慢車道車流速度。 交通局長王義川表示,為了解決台灣大道交通問題,市府對症下藥,實施優化公車專用道,將原先行駛於慢車道的公車移入專用車道,共有9條路線整併到專用道,將慢車道空間還給汽機車族,慢車道公車班次減少48%,成功讓台灣大道的快、慢車道更順暢。 台灣大道原BRT專用道每日行駛426班次、慢車道公車393班次。
優化公車上路後,市府將8條原慢車道公車移入專用道,專用道公車每日行駛班次倍增至855班次、慢車道公車則減少至178班次,讓旅行時間縮短8至15分鐘;交通事故也因此降低17%;另外,交通局更運用專業交通軟體Vissim,以科學方法分析措施績效,整體車流績效慢車道提升20.63%、路口則提升7.81%。 根據交通局統計,優化公車實施滿一年,每日運量已由上路前平均每日約5萬6,920人次,大幅提升至7萬4,838人次,台灣大道整體大眾運輸人次提升約31%。
王局長感謝市民的肯定與支持,優化公車的實施,便捷大眾運輸路網服務,縮短城鄉差距,讓海線地區跟市中心時間距離更近,往海線的乘客也不用在靜宜大學下車再換車,節省大量時間。優化公車班次更多、更便捷,也使開汽車的族群變少,對減少台灣大道車流有顯著幫助。 王局長也強調,透過培養大眾運輸的運量,可為台中捷運藍線暖身,捷運藍線已由交通部於3月31日召開初審會議,市府已依初審意見修正,將再報部審查,希望中央給予支持,儘速同意核定。 此外,為讓大眾運輸路網更完整,繼今年3月1日推岀579幹線跳蛙式公車後,交通局再規劃2條屯區跳蛙式公車,分別為行經大里霧峰200號「台中女中-霧峰農工」,以及行經太平210號「台中女中-一江橋」,預計11月通車上路,提供學生上下學快速到校公車服務,屆時台中市整體公車路網將更完善。
市府交通局指出,市長林佳龍上任以來積極檢討台中交通路網,發現台灣大道塞車主因就是有多條公車路線占用慢車道,在未實施優化公車專用道時,多條公車路線必須行駛慢車道,導致公車、汽車及機車族群混和運行,也影響慢車道車流速度。 交通局長王義川表示,為了解決台灣大道交通問題,市府對症下藥,實施優化公車專用道,將原先行駛於慢車道的公車移入專用車道,共有9條路線整併到專用道,將慢車道空間還給汽機車族,慢車道公車班次減少48%,成功讓台灣大道的快、慢車道更順暢。 台灣大道原BRT專用道每日行駛426班次、慢車道公車393班次。
優化公車上路後,市府將8條原慢車道公車移入專用道,專用道公車每日行駛班次倍增至855班次、慢車道公車則減少至178班次,讓旅行時間縮短8至15分鐘;交通事故也因此降低17%;另外,交通局更運用專業交通軟體Vissim,以科學方法分析措施績效,整體車流績效慢車道提升20.63%、路口則提升7.81%。 根據交通局統計,優化公車實施滿一年,每日運量已由上路前平均每日約5萬6,920人次,大幅提升至7萬4,838人次,台灣大道整體大眾運輸人次提升約31%。
王局長感謝市民的肯定與支持,優化公車的實施,便捷大眾運輸路網服務,縮短城鄉差距,讓海線地區跟市中心時間距離更近,往海線的乘客也不用在靜宜大學下車再換車,節省大量時間。優化公車班次更多、更便捷,也使開汽車的族群變少,對減少台灣大道車流有顯著幫助。 王局長也強調,透過培養大眾運輸的運量,可為台中捷運藍線暖身,捷運藍線已由交通部於3月31日召開初審會議,市府已依初審意見修正,將再報部審查,希望中央給予支持,儘速同意核定。 此外,為讓大眾運輸路網更完整,繼今年3月1日推岀579幹線跳蛙式公車後,交通局再規劃2條屯區跳蛙式公車,分別為行經大里霧峰200號「台中女中-霧峰農工」,以及行經太平210號「台中女中-一江橋」,預計11月通車上路,提供學生上下學快速到校公車服務,屆時台中市整體公車路網將更完善。
分享給朋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