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新聞
高雄市辦理公共運輸發展論壇,研商自駕小巴未來發展方向
發布時間:106-12-28
瀏覽次數:536次
【高雄訊】高雄市政府交通局與喜門史塔雷克(股)公司日前在集思高軟會議中心舉辦「公共運輸發展之革命性突破論壇」,討論議題包含自駕巴士應用於都市公共運輸的發展契機、營運情境及都市環境設計等,透過產官學界的交流、分享激盪出火花,擘劃未來自駕巴士加入台灣公共運輸服務的機會與方向。
「公共運輸發展之革命性突破論壇」,除分享剛於本(12)月7日結束在亞洲新灣區進行為期1個月的自動駕駛小巴測試成果之外,並邀請交通部參事暨科技顧問室王穆衡主任、淡江大學陶治中教授、成功大學胡大瀛教授、港都汽車客運(股)公司賴文泰董事長、智慧城市(股)公司焦國安執行長、Cisco System GC Data Center錢小山資深顧問、台北市政府資訊局陳慧敏主任秘書、Intel 施敬修技術總監等多位國內、外產官學研各界代表,分享自駕小巴於國內、外發展經驗及技術研發趨勢,以研商未來發展方向。
秘書長楊明州表示,高雄市一直以來均以最開放、積極的態度,以最大的空間及施政包容,協助綠色低碳運具廠商在高雄試行,期望為高雄市找到更多創新出路。
交通局長陳勁甫說,自駕巴士目前較務實的做法是在既有環境下試著突破,且於公共政策上做完整的論述,讓自駕巴士應用在「第一哩路及最後一哩路」服務先行。在今年10月高雄市所舉辦的全球生態交通盛典,也擬定達成永續都市運輸及生態交通承諾的「高雄策略」:宣示支持在都市區域的自動駕駛車輛,應該以共享方式營運。
賴文泰表示,比起軌道公共運輸系統,自駕小巴擁有成本低、時間短、彈性大的建置優勢,對大眾運輸業者,更關切自駕巴士本身規格是否擁有更高的載客效率、生命週期成本及有效降低駕駛人力需求等問題。焦國安則表示,自駕汽車與共享方式結合運用,預計將可有效提升運具使用率、道路空間和停車場的使用分配;陳慧敏也說,要扶植台灣產業,提供更多測試機會,期望自駕小巴可以正式運行,需要學術、產業及政府部門的共同合作;王穆衡認為,台灣自駕車目前尚未非常成熟,短期間內尚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,台灣社會必須有容錯的精神,讓自駕車的測試能發現錯誤並找到答案,自駕車不只是科技或載具,而是生活化的問題,與現有基礎設施相容、相處,隨時準備因應科技的發展。
面對新科技浪潮所帶來城市交通規劃思維革命性轉變,高雄市始終有很強烈的企圖心及抱負,除自駕車測試運行外,更建置全國第一套路邊充電電動汽車共享系統,以車聯網概念建置車路協同系統改善輕軌橫交路口安全,未來更將透過市區大眾運輸服務整合推出Maas行動方案。
高雄市在今年度第一階段自駕小巴試運行,主要是增加民眾對自駕車的認知,同時蒐集相關測試數據。展望明年,第二階段自駕小巴測試,將在開放道路運行,測試與路口號誌、其他車輛互動時的情況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自駕巴士將能擔綱高雄市公共運輸的重責大任。
(新聞發佈科室:智慧運輸中心,連絡人:王志綱主任0972-73318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