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新聞
「有愛無礙、您我有責」兼論交通安全週推動策略
發布時間:109-10-23 瀏覽次數:2057次
為了改善國內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傷程度,交通部參考聯合國與日本等國家的做法,將每年九月的第三週定為「交通安全週」(今年為9/13~9/19),希望結合跨部會的力量與民間的資源,共同推動交通執法與道安宣導等工作,以提升國人對於道安觀念的認知與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,進而養成優質的道路交通文化,以呼應歐盟預計2050年達到道路交通事故零死亡的目標。
針對今年度交通安全週的活動內容,交通部從今年八月下旬開始,規劃一系列的活動,包括:9/1開始的交通大執法、各級學校加強交通教育宣導、交通安全週等相關活動,以軟、硬兼施,動、靜態活動並陳的方式,期許可以改善特定交通事故類型與用路人族群的件數與死傷程度。針對活動主軸的設定,根據內政部警政署過去十年左右有關道路交通事故的資料顯示,有六成的事故發生在路口,其中近四成的行人死亡事故亦發生在路口,而駕駛人肇事的主要原因為「未注意車前狀況」與「搶越行人穿越道」。因此,今年度交通安全週的主要訴求即以「路口停讓行人」為題,希望教育汽、機車駕駛人行經路口時可以停讓行人,不管在行經號誌化或非號誌化路口時,遇行人穿越時均應暫停,讓行人先過。另一方面,也希望教育行人,穿越路口時應依相關規定謹慎通行,例如:行走於行穿線、不低頭滑手機、注意周遭來車動態等等。透過今年度以行人為主的活動主題之設定,希望引起社會大眾與媒體的關注,傳達車輛行經路口停讓行人的觀念,並加強機車安全教育,提升交叉路口的整體交通安全水準。長期而言,希望藉由各界舉辦的系列活動,塑造道路用路人相互尊重、禮讓與和諧的優良用路文化。
上述交通安全週相關活動實施以來,確實收到立竿見影之效,以9/1開始執行為期一個月的交通大執法為例,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的資料顯示,今年九月初前兩週的道路交通事故件數與死亡人數,都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一半以上,改善交通事故的成效顯著。然而,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,主要是不同的人、車、路等因素所共同造成,屬於高度隨機且不易預測的事件,雖然交通大執法可以收短期治標之效,但如果執法工作僅三分鐘熱度,一旦執法強度降低,難保部分民眾不會故技重施、又恢復原來的用路習慣,則交通事故的風險可能無法有效降低,推動全國交通安全週的美意,恐會有所打折。為了有效達成交通安全週所預設的目標,從戰略面必須規劃標、本兼治的策略,建議可以朝以下幾點進行規劃與執行。
1. 政府部門共同推動交通安全週的相關活動,包括路口停讓行人的交通大執法,出發點是正確且良善的、也可收立竿見影之效,然而相關活動的執行必須是有策略的、且持續性的推動,從加強執法的懲罰性教育著手,以收治標的效果,進一步內化到民眾生活素養的一部分,據以建立優質的交通安全文化,以收治本之效。
2. 了解道路各類用路人與不同機動車輛的特性,同時檢討交通工程的設計與執法工作的落實,加上交通安全體驗課程與活動的設計,軟、硬兼施的提倡交通安全觀念與深化執行效果。
3. 在推動交通安全相關工作時,如何結合不同NGOs的專長與有效分工,並善用媒體與網紅等管道,策略性與階段性的推廣交通安全觀念,據以打動特定族群,並做互動性的溝通,以收事半功倍之效。
行政院國發會在106年的行政機關風險管理的教材中指出,「未來的世界,唯一不變的是『變』,唯一確定的是『不確定』。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永無止境的,未來推動交通安全工作最大的挑戰是要面對道路交通環境中的許多「變與不確定」,據以擬定對應的因應措施與減災策略,「事前多一分準備、事後就少一分損失」,如此防減災的觀念,也適用於道安工作的範疇。簡言之,交通安全工作的推動,必須從傳統的亡羊補牢式的交通安全觀念的宣導,全面進化到防範事故於未然的交通風險管理的落實;民眾也必須從僥倖沒有被交通大執法開罰的投機心態,全面提升到「維護交通安全、您我有責」的現代化公民的基本素養,則建立「有愛無礙」的優質道路交通環境指日可待。
專家學者會後大合影
針對今年度交通安全週的活動內容,交通部從今年八月下旬開始,規劃一系列的活動,包括:9/1開始的交通大執法、各級學校加強交通教育宣導、交通安全週等相關活動,以軟、硬兼施,動、靜態活動並陳的方式,期許可以改善特定交通事故類型與用路人族群的件數與死傷程度。針對活動主軸的設定,根據內政部警政署過去十年左右有關道路交通事故的資料顯示,有六成的事故發生在路口,其中近四成的行人死亡事故亦發生在路口,而駕駛人肇事的主要原因為「未注意車前狀況」與「搶越行人穿越道」。因此,今年度交通安全週的主要訴求即以「路口停讓行人」為題,希望教育汽、機車駕駛人行經路口時可以停讓行人,不管在行經號誌化或非號誌化路口時,遇行人穿越時均應暫停,讓行人先過。另一方面,也希望教育行人,穿越路口時應依相關規定謹慎通行,例如:行走於行穿線、不低頭滑手機、注意周遭來車動態等等。透過今年度以行人為主的活動主題之設定,希望引起社會大眾與媒體的關注,傳達車輛行經路口停讓行人的觀念,並加強機車安全教育,提升交叉路口的整體交通安全水準。長期而言,希望藉由各界舉辦的系列活動,塑造道路用路人相互尊重、禮讓與和諧的優良用路文化。
上述交通安全週相關活動實施以來,確實收到立竿見影之效,以9/1開始執行為期一個月的交通大執法為例,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的資料顯示,今年九月初前兩週的道路交通事故件數與死亡人數,都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一半以上,改善交通事故的成效顯著。然而,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,主要是不同的人、車、路等因素所共同造成,屬於高度隨機且不易預測的事件,雖然交通大執法可以收短期治標之效,但如果執法工作僅三分鐘熱度,一旦執法強度降低,難保部分民眾不會故技重施、又恢復原來的用路習慣,則交通事故的風險可能無法有效降低,推動全國交通安全週的美意,恐會有所打折。為了有效達成交通安全週所預設的目標,從戰略面必須規劃標、本兼治的策略,建議可以朝以下幾點進行規劃與執行。
1. 政府部門共同推動交通安全週的相關活動,包括路口停讓行人的交通大執法,出發點是正確且良善的、也可收立竿見影之效,然而相關活動的執行必須是有策略的、且持續性的推動,從加強執法的懲罰性教育著手,以收治標的效果,進一步內化到民眾生活素養的一部分,據以建立優質的交通安全文化,以收治本之效。
2. 了解道路各類用路人與不同機動車輛的特性,同時檢討交通工程的設計與執法工作的落實,加上交通安全體驗課程與活動的設計,軟、硬兼施的提倡交通安全觀念與深化執行效果。
3. 在推動交通安全相關工作時,如何結合不同NGOs的專長與有效分工,並善用媒體與網紅等管道,策略性與階段性的推廣交通安全觀念,據以打動特定族群,並做互動性的溝通,以收事半功倍之效。
行政院國發會在106年的行政機關風險管理的教材中指出,「未來的世界,唯一不變的是『變』,唯一確定的是『不確定』。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永無止境的,未來推動交通安全工作最大的挑戰是要面對道路交通環境中的許多「變與不確定」,據以擬定對應的因應措施與減災策略,「事前多一分準備、事後就少一分損失」,如此防減災的觀念,也適用於道安工作的範疇。簡言之,交通安全工作的推動,必須從傳統的亡羊補牢式的交通安全觀念的宣導,全面進化到防範事故於未然的交通風險管理的落實;民眾也必須從僥倖沒有被交通大執法開罰的投機心態,全面提升到「維護交通安全、您我有責」的現代化公民的基本素養,則建立「有愛無礙」的優質道路交通環境指日可待。
專家學者會後大合影
相關檔案:
相關圖片:
分享給朋友: